第两百五十四节 岂曰无衣
第两百五十四节 岂曰无衣 (第2/2页)不得不说,《诗经》的魅力和影响,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解的。
当《无衣》唱响,刘进和张越也加入到队伍里,跟着大家一起前行,甚至帮助他们筋疲力尽的人,搀扶他们,鼓舞他们。
原本踉踉跄跄,看上去随时可能解体的队伍,立刻就恢复了秩序,甚至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,步履齐整的队伍。
而《无衣》之声,更是此起彼伏,不绝于耳。
就连左近周围的围观百姓和人民,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唱诺起来。
在西元前的汉室,无衣和出车是传唱度和普及度最高的两首诗歌。
尤其是前者,在关中几乎无人不知。
它既是诸夏民族的战歌,无数人曾唱着它,冲向敌寇,它更是可以在困难时期,给与人民希望的光明之歌,激励民心士气,砥砺前行!
据说当初,瓠子口之上,上万百姓高唱无衣,与大汉禁军一同抱着柴禾跳下汹涌翻滚的大河决口。
用肉体的力量,将那狂猛的巨龙安抚。
如今,当它再次响起,立刻就将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。
此时此刻,天地之间,唯有《无衣》之声。
这合唱是如此的有力,以至于,连远在数里之外的枌榆社乡官邑里,那些先期抵达的人,也听到了歌声。
“是《无衣》!”很多人扭头向后方看去,他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,竟让人们唱起这首战歌。
于是,人群轰然向前,想要去探究一二。
然后,众人赫然发现了,本以为早该散去,早该消散的落伍士子们,正昂着头,挺着胸,哪怕步履珊珊,哪怕身体都在摇晃,却依然坚定向前。
有人不支,跌倒在地,旁边的人立刻伸手拉起他。
数百人手拉手,你扶我,我搀你,坚定向前。
在这一刻,无数人目瞪口呆,不能自已。
许多人身形摇动,为这团结的一幕而感动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张越和刘进,始终跟在人群之中,与众人共同向前。
直到大家走到乡官邑门口,约定之中的终点,才停下脚步。
刘进此刻已是满脸通红,哪怕喉咙都已经嘶哑了,但依然在高唱着《无衣》之歌。
年轻的大汉长孙,甚至发现,自己已经无比喜欢并沉迷于此刻的气氛。
书本上曾形容的许多典故,在此刻照进现实。
让他明白了何为‘众志成城’,更明白了《无衣》的精神。
这时候,所有的士子忽然转头看向他,然后纷纷恭身稽首,拜道:“殿下嘉草民等以仁义,赐我等以大义,草民等受殿下之教,从今往后,必定牢记教诲,不敢有背!”
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,今天的这次经历,也足以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闪亮记忆最深刻的时刻。
大汉皇长孙,大汉侍中官。
为了拯救他们,不惜屈尊降贵,赤足而行,鼓舞和激励他们。
让他们能昂着头,走到这乡官邑之下。
他们虽然在这次的测试之中落后被淘汰。
但他们得到了尊重,得到了信任,感受到了温暖。
当年,聂政在市井之中杀猪,严仲子三番五次上门,诚意相邀,以国士待之。
于是聂政报之以涌泉。
白虹贯日,苍鹰击于殿,刺侠累于相府。
如今,大家本来面临淘汰,可能遭受嘲笑,并在人生的记录里留下污点。
许多人甚至知道,若他们在此次的测试里出丑,很可能就会被人到处宣扬。
人生前途无亮。
但长孙殿下和张侍中却没有放弃他们,更没有抛弃他们。
反而,伸出了双手,加入到他们这些‘被淘汰’的失败者行列。
与大家一起共唱无衣,共行大道。
而汉人素来恩怨分明,特别是如今大复仇主义盛行。
在大复仇的另一面,就是大报恩!
市井之中,流传着一个故事。河东郡有人十年前曾受邻居一饭之恩,十年后,邻居在外被人杀死,这个已经有所成就,家訾颇厚的人闻之,安顿好家小,带着刀子,找到那个杀死邻居的人,当面杀之,然后提着他的头去官府自首,县官闻之以为是豪杰,于是不仅仅不加罪,反而给与奖励,认为这是真正的义士!
一饭之恩,尚且能以性命相报!
更何况如今张越和刘进,给他们的是尊重,是包容,是不抛弃不放弃。
这是标准的对待国士的态度!
君视我以国士,我以国士报之!
这一刻,不知道多少人默默在内心发誓,誓为刘进之臣。
也有无数人发誓,未来必报张越今日之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