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八章 朱燮元(2)
第六十八章 朱燮元(2) (第1/2页)江逸先伸手给他斟了一杯茶,笑道:“茶水简陋,怠慢石芝公了。”这才神色一肃,字斟句酌地开口道:“如今之情势,同天启年间大不相同。当年贼人势大,官军不能制,首鼠两端的夷军,汉军实力不济;西南军民人等又久不见闻刀兵,十分柔弱,这才让两酋攻城略地接连得手。但现在官军历经战火,练出好大一批西南强军,军力不可与昨日语,又有忠义夷人土司诸如秦良玉等,如今朝廷重又起复石芝公坐镇黔省,”他小拍了一记朱燮元的马屁,“官民上下一心,奢安两贼不过土鸡瓦狗耳。”
纵是朱燮元端方自持,也被江逸这一番话说得心情舒畅开怀几分。他这一路行来,多的是道路白骨,荒村野坟,少见安乐度日的百姓,一心求学的士子。自如贵州,面对满目疮痍的贵阳,更是心下如焦焚一般,竟失了几分平日里的冷静持重,如今听江逸暗含开解的一番话,心下豪气顿起——当年奢安两贼围困成都百天有余,城内只得镇远营八百兵,他亦是从容不乱,抢在贼人到来之前调集周围州县官兵前来援救,又指挥有方,最终将夷兵杀得人仰马翻。如今正如江逸所说,局势并不危难,他还有何可惧处!
“雁归真是妙人!与君一席话,胜用杜康!”朱燮元哈哈大笑,心头隐忧一扫而空!他以茶作酒一饮而尽,放下茶杯,眼神清明,慨然道:“不错!圣天子用我经略西南,本就是让我等臣子复西南大地,还生民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太平!老夫必将上报朝廷,下报黎民!”
此话一落,江逸顿时拍案大声赞了一个“好”字!将那青瓷茶杯在桌上惊得一跳!
朱燮元略略平复,想了片刻,道:“战事我倒不是如何忧虑,但这西南不比内地,我汉人不过十之三四,夷人倒占了十之六七。又有山高水深,地理形胜复杂,向来关隘众多,西南又多瘴气,”说到此处,他神色里添了几分忧虑,“今上即位以来,虽是英主,更有荡平魏逆,澄清宇内之举,但如今天下事繁,辽东……”他说到此处便不再往下说去,反而换了一个话头起来:“如此,如何安置苗彝,正是关系到西南之长治久安。”
江逸笑道:“石芝公心有仁心,真是西南万民大幸。不过现在的要事,还是咱们手里得先有一支强军。这一路上,我细观黔兵,真是大失所望。”江逸少年时即通兵书,对兵事颇有心得看法,“老壮青少混杂,军械不齐,闻鼓顿足不进,闻金则争先向后!”他尖锐地提出批评:“这等军士,能打甚么仗?!汉军若如此,便只能依靠夷军,但如今除却如石柱秦良玉等寥寥无几的忠义之士,夷军多是首鼠两端,素来奸猾狡诈!石芝公,夷人多是畏威而不怀德,若咱们手里头没有几支能打敢冲,骁勇善战的好兵,这西南之事,指定得糜烂下去!”
朱燮元点头,沉吟片刻,无奈地叹了一声道:“我亦是如此想。当年老夫总督数省兵马,川兵中就有怨言,说老夫偏袒黔兵,但他们不知,虽则川兵质朴敢战,但守黔者,毕竟得靠黔兵黔将!老夫又岂不知川兵所说为实?但武人向来粗豪,不读书亦不知礼仪,若不好生安抚,若有复叛,为之奈何?”
“若如此,石芝公,在下倒有一计,试可为公解颐。”江逸胸有成竹道:“公总督川黔云桂湖广数省军事,如今黔兵柔弱,正好名正言顺地调川兵来!我听闻西南一带,叙南卫的兵士向称质朴敢战,当年石芝公靠八百镇远军退数万夷军,如今不妨以川兵为干,夷兵黔兵为枝,如此方可底定黔省局势。”
朱燮元对江逸此论颇为认同。他起身在屋内踱了两圈,又坐下,方道:“雁归此言当真不错。黔省军马疲弱,本就要是靠不住,四川为成都为重,但凡守住成都,川省局势大抵不会太坏,而川东一带,向来民风颇为彪悍。唔……”他沉吟道:“倒是不妨裁汰老弱军兵,放归民间,再多建锐捷营头,到时有事可征调,无事时可散兵为民。”
“川人授尘为民,授甲为兵。”江逸很是赞同道:“从前宋起,就颇多虎狼之士。在下倒先要为石芝公贺,愿公,愿朝廷,得一支真正敢战的好兵!”
贵阳城里的这一番议论对叙南卫,乃至更多的四川兵士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。很快朱燮元就行文至叙南卫所和叙州兵备道,要求调“朴实敢战,听令遵纪之青壮营兵军伍往贵阳”,而从辽东归来四川,一向被指挥使称赞战力冠绝川东的陈显达部,显然也在征调的范围之内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