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车之鉴
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车之鉴 (第2/2页)“奴才遵旨!”
咸丰想了想,又看着韩秀峰和站在门边一直不敢吭声的恩俊道:“以通政司参议韩秀峰办差出力,授其父为奉政大夫;以乾清门侍卫上学习行走恩俊办差出力,赏大荷包一对,小荷包两对。”
赏了个封典!
韩秀峰猛然反应过来,急忙跪谢道:“谢皇上恩典。”
恩俊缓过神,也急忙磕拜谢恩。
“跪安吧,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吧,”咸丰指指搁在大殿中央的地球仪,想想又说道:“你上午那道折子里所请的如何向军机处各大臣禀报之事,朕准了。‘厚谊堂’要是再遇着什么难事,可跟之前一样找肃顺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……
皇上只是心情没刚才好了,并没有大发雷霆,韩秀峰终于松下口气,收拾起洋人的报纸和地图海图,同抱着地球仪的恩俊一起退出了大殿。
刚走出不远,肃顺和一个小太监追了上来。
韩秀峰回头一看,原来是给恩俊送荷包的,恩俊急忙放下用红绸盖着的地球仪再次磕拜谢恩。
等小太监走了,肃顺才低声问:“志行,好一个前车之鉴,日本的事儿是你是故意的吧?”
“大人,秀峰也知道据实奏报皇上会不高兴,可秀峰深受皇上,办得又是打探夷情的差事,不敢不据实奏报,也不能不据实奏报。”
“说得好,你又不是灶神爷,不可能总是言好事。”
“大人,您是说……”
“我是说就应该这样,满朝文武总得有敢说真话的,”肃顺回头看了一眼,见恩俊老老实实地拉开了距离,远远地跟在后头,随即话锋一转:“皇上那儿别担心,皇上没生你的气,也不会生的你气,就算皇上真生气了,这不是还有我吗。”
“谢大人。”
“又来了,这有什么好谢的。仔细想想我应该谢你,这差事办得漂亮,没给我丢脸。”想到浙江的奏折竟拖延了三个月,肃顺又笑道:“现在看来‘厚谊堂’的往来公文不经军机处,不走兵部邮传是对的,要是走兵部邮传,这消息哪会有如此这般灵通。”
提起这个,韩秀峰不禁苦笑道:“大人,现在这消息是比走兵部邮传快捷,但全是要银子砸出来的。秀峰都不晓得长此以往,庆贤能不能撑得住。”
“撑不住他也得撑,他怨不得你,要怨只能怨他那个越老越糊涂的阿玛。”
“也是,他家能有现而今这个结果已是皇恩浩荡。”
“不说这些了,说正事。”肃顺停住脚步,笑看着韩秀峰道:“我估摸着文中堂原以为‘厚谊堂’成不了气候,结果发现无心插柳柳成荫,觉得打探夷情尤其军情等事不但不能懈怠,而且要严防宣泄,不然就刚才那通‘地圆说’就会掀起滔天大浪,到时候你韩志行被千夫所指也就罢了,甚至连‘厚谊堂’都得关门大吉,于是奏请皇上多派几个侍卫。”
“文中堂果然老成谋国。”
“这还用得着你说,我看满朝文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文中堂!”
韩秀峰没想到谁都瞧不起、看谁都不顺眼的肃顺,竟如此敬佩文庆,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,肃顺又笑道:“我待会儿得回去陪皇上听戏,侍卫的事明儿个再办。之所以出来是想问问你,‘厚谊堂’还缺点什么?”
“皇上让问的?”
“这不是废话吗,究竟缺不缺什么,究竟有没有难事?”
机会难得,韩秀峰权衡一番,抬头道:“大人,东西我那边倒不缺,但通过这一次消息传递,秀峰发现天津那边没个信得过的人真不行。因为托两大票号传递的紧急军情也好,从广州、澳门、福州、上海等地送回的西夷邸报也罢,全得在天津中转。”
“再往天津卫派个人?”肃顺下意识问。
“天津乃海防重地,要是跟之前一样派个八九品小官去,秀峰担心这差事不一定能办好。”
“你是怎么打算的?”
“大人,您这话问的,官员选任这么大事我能有什么打算?”
肃顺急着回去陪皇上听戏,不耐烦地催促道:“这儿又没外人,有何想法但说无妨,不说出来我怎晓得能不能办成。”
韩秀峰不敢再绕圈子,直言不讳地说:“这官不能太小,正印官也不太合适,秀峰想保举现任两淮盐运司通判韩宸,去天津署理海防同知或去长芦盐运司署理运副。”
“这名字听着有些耳熟。”
“禀大人,韩运判在角斜场盐课司大使任上办过团练,要不是他未雨绸缪招募了几百乡勇,秀峰当年哪有那么多兵守万福桥。”
“想起来了,这人郭沛霖好像也保举过。”
“大人好记性,他现而今这个运判就是郭大人在署理两淮盐运使时保举的。”
对韩秀峰而言这是天大的事,但对肃顺来说这算不上什么事,他沉思了片刻,轻描淡写地说:“你说的这个韩宸既然办团练有攻,又曾得郭沛霖保举,做得又是盐官,那我就帮你想想办法,把他调直隶来署理长芦盐运司副使!”
顶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