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顽贼 > 第六百七十七章 消耗品

第六百七十七章 消耗品

第六百七十七章 消耗品 (第2/2页)

目标是精简人马沙汰老弱、给他们整编出两个独立千总部。
  
  在今年接下来的北征攻略中,刘承宗打算把他俩部署在延绥镇和宁夏镇相连的侧翼,作为渗透两镇的先锋军。
  
  相较于元帅府的盐法,茶政要费劲得多。
  
  毕竟刘承宗手握最大的青盐产地,而陕西的花马池盐城也在二道边墙之间,眼下是元帅府与宁夏镇之间的无主之地。
  
  而茶政的问题在于,西北虽有一些地方种植茶叶,甚至在西安、渭南、宝鸡等地,还能产出品质极高的茶叶。
  
  但产量太小了。
  
  于元帅府而言,茶叶的品质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产量。
  
  现有茶叶,就连元帅府的正规军供应都时断时续,始终无法满足生活所需。
  
  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乌斯藏、青海、天山、漠南等地数以三百万计的蒙番诸部。
  
  因为刘承宗手下的元帅军,饮食结构非常接近汉地臆想中的游牧战士。
  
  就是那种整天抱着马奶顿顿顿,奶酪、酥油、大肉吃不完的游牧贵族。
  
  而实际上的游牧战士连姓都没有,跟牛羊马一样是封建贵族私有财产。
  
  而且是地位远超牛羊,既能放牛羊,还能端着长矛去怼人的财产重要组成部分。
  
  天下岂有财产吃财产的道理!
  
  元帅府的茶叶潜在市场,甚至超过整个大明。
  
  但尴尬的地方也就在这了。
  
  即使是把大本营搬到西安府的刘承宗,表面上掌握了西北最大的制茶中心,特产是茯茶。
  
  但这个制茶中心它,它种植最多的作物是棉花和粮食,一棵茶树都不栽。
  
  被刘承宗任命为巡茶御史的三原人梁兴,也是盐商。
  
  不过不同之处在于,梁兴不光在扬州有盐窝,还在泾阳有自己的茶号、招工开厂,买卖做的也不小。
  
  如果说孙振生相较于商贾,更像是个里居士绅,那么梁兴就是个商人。
  
  他对组织团练对抗元帅军没啥兴趣,就捐了十两银子。
  
  并且在从冶鼎那得知,元帅府要召见他商讨商业事宜,临出门前就给自家茶号改了名。
  
  叫刘大盛。
  
  而且他还不像孙振生空着手来,随行仆役十余人,携山西的绸缎、耀州的窑器、鹿茸虎骨、泾阳茯砖,甚至还有两张虎皮。
  
  虽然对刘承宗来说,都是些常见的物什,但搁在民间,也都是比较贵重的礼物了。
  
  等到见了刘承宗,因为梁兴要年轻得多,大元帅一声兄长,给他喊得都打算捐资助饷了。
  
  西北绿林总瓢把子喊我好哥哥,这谁顶得住啊?
  
  对这人,刘承宗就没问他盐的事,只聊茶。
  
  梁兴对刘承宗的尊重也投桃报李,在商言商,以自己的专业眼光,给指了一条明路。
  
  湖广和汉中,两大茶叶产地,必须要有一个拿在手中,元帅府才有谈茶政的资格。
  
  否则空有泾阳这制茶重镇在手,是明珠暗投,没有用。
  
  在梁兴这儿,刘狮子对泾阳的手工业有更多了解。
  
  泾阳茯茶的原材料,早年主要为四川保宁和陕西汉中的黑毛茶。
  
  因为川茶和陕茶产量少价格贵,湖茶产量多而价格便宜,所以商人就有走私湖茶入陕。
  
  官员自然乐见其成,认为湖茶虽苦,但搭配酥酪饮用……卖给鞑子,反正不是自己喝,合适!
  
  因此,每年就有六百万斤湖茶经商南的龙驹寨进入陕西,渡过渭河运至泾阳加工,湖茶便成为茯茶的原材料之一。
  
  泾阳依靠泾水,河水性寒微苦,属于碱性水,用泾水熟皮格外轻柔,制茶发酵也得天独厚。
  
  因此当地有庞大的皮工、茶工群体,每年二三月起,至八九月为止,上万皮工和上万检茶之人汇聚期间,另有背箱负货的闲人好几千,这些人群是泾阳手工业发达的基础。
  
  依靠当地特殊的制作工艺,将检好的茶叶压制成砖,发往西宁、甘肃、宁夏等地。
  
  但是这条商路,在刘承宗进入青海的第二年,就断了个差不多。
  
  因为这些官茶砖,是用来在边疆换马的。
  
  马没了,茶自然无处换,尽管还有其他地方能跑,但根本吃不下近千万斤的巨量茶砖,在陕西本地也卖不出去。
  
  砖茶是边茶,汉人不喝砖茶。
  
  大量茶砖积压下来,第二年商路就走不通了。
  
  到如今,又经历了湖广苗兵入陕、溃军入湖广、陕西农民军入湖广,各路兵马来回乱窜。
  
  等到关中旅的副将赵之瑞进驻武关,那条路就彻底断了。
  
  梁兴的建议,是要么把这条商路重新开开。
  
  要么就稳定汉中秩序,给汉中毛茶增产,运至泾阳加工成茯茶,制成茶砖,贩往青海、乌斯藏、漠南等地,购回战马。
  
  刘承宗听着就赶紧打住:“不用都以茶换马,用茶换药材也行嘛。”
  
  元帅府啥都缺,就不缺马。
  
  虽然龙驹岛给战马育种、改良马种的工作只是初见成效。
  
  可是前线虽然一直在作战,战马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因战利补充更多了;而后方的军马数目一直在稳步增加,而且来得稀里糊涂。
  
  天山是年年赶着马往这边运,青海的屯牧也年年有小驹子生出来,还有康宁没被灭掉的土司,为了彰显存在的意义,也你送五十匹、我送六十匹的往海上送。
  
  甚至就连河卡草原的战场,两年过去都多了好几群品种非常好的野马。
  
  说来也怪,龙驹寺的崔聪在海上改良马种,那辛辛苦苦繁育出来的小驹子金贵的很。
  
  一匹种马十几个人伺候着,出去跑跑吧,踩个草原蛇洞,能把腿跑瘸;在海上待着吧,随便吃点,能闹肚子把自己拉死。
  
  偏偏当年元帅府、北元、卫拉特三方大战,没被收拢的战马成了野马,无人照料,跟本地的河曲野马能繁育出一个种群。
  
  刘承宗的闲置军马,比他的兵都多。
  
  理论上来说,马要越多越好,十匹民间马能挑出五匹军马,五匹军马经过较马,能得到一两匹良好的战马。
  
  但那只是理论,或者说在气候正常温度适宜的年代,可以养个三五百万匹马,精挑细选。
  
  而在这个寒冷的冰河时代,刘承宗的选择是改良马种,供起来,以备将来。
  
  在实际使用中,战马和驴子骡子一样,仅仅是一种战术装备。
  
  以能用的性能、够用的数量。
  
  承担消耗品的职责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泥泞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极品医神 永恒圣王 文明之万界领主 妖怪茶话会 我娘子天下第一 带着农场混异界 花豹突击队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