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五章 建盐场
第十五章 建盐场 (第1/2页)鱼被网上船后,船上的船员迅速将它们开膛剖~腹,去除内脏、鱼鳃、鳞片等,然后放进陶瓮中用盐腌起来就行了。整个工艺流程并不复杂,就是挺耗费人力的,那些在船上闲着无聊的水兵正好适合干这种事情。
这个年代的士兵随时可以转变成劳动者,不过以前多数是陆军转变成修路、开荒种植、挖矿等建设兵团,水军转变成建设兵团还是第一遭。
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盐,别看后世时盐只卖一块钱一包,是廉价得不行的东西,但是在古代,盐是官方严格控制的战略物质,一般不准私人经营,实行国家专营制度。
有一些内陆的地方,盐是一种紧俏的商品,很多地方都缺盐,有些人因为吃不起盐而全身乏力、身体浮肿。大汉的盐本来是够用的,但是如果将大量的盐,拿去腌咸鱼的话,可能就有点不够用了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内阁不得不又紧急开会商讨多开几个盐场。幸好现在大汉已经统一天下,不再是偏安于蜀地的小国。现在在大汉东部有漫长的海岸线,要建立盐场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。
为了此事,朝廷派出专门的工作组到沿海地区去考察,寻找气候适宜,地理条件也好的海岸建造盐场。南方的海岸多雨水,并不是很适合建造盐场。北方光照又不足,也不大适合建盐场。
幸好现在大汉的海岸线延绵数千里,可选择的地方很多,想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也并不困难。最后工作组选定在辽西、右北平等地的渤海沿岸建造盐场。
这些地方原本长期是乌丸、鲜卑等异族盘踞之地,大汉在这边的影响力很弱。可是,现在鲜卑素利部被刘厚收复,轲比能部和步度根部则被连根拔起,鲜卑族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地方的控制力。
而乌丸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,当年素利被收复后,田豫马不停蹄地出使乌丸。到了乌丸后,他再次发挥他的特长,鼓起三寸不烂之舌对乌丸各个部落拉拢分化。
最后成功促使了乌丸分裂成两大派系,其中一个派系内附归降于大汉,他们依然可以在原来的地盘放牧;另一个派系不肯归降,在大汉强大的兵锋压力下,不得不远走他乡,向北迁移。
其中辽西、右北平就有归顺的乌丸族人定居。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地方的治安问题,注意,这些乌丸族人是定居,而不再是以前的游牧。
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全部设立郡县,归入大汉版图,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全部改变了生活方式,他们都只能在固定的牧场放牧,不再过以前那种颠沛流离、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。
固定的牧场,再加上各种畜牧业副产品加工厂的设立,使得这些牧民定居下来。他们不但定居下来,田豫还将他们登记造册,进行户籍管理,再加上推广教育,这样一来,很快他们就和普通的汉民没什么分别了。
而田豫在立了大功后,被刘厚封为幽州牧,成为幽州的最高行政长官。幽州生活这很多少数民族,而田豫素来为北方少数民族所敬畏,用他任幽州牧最适合不过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