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七章 谁为万民操劳,谁就是万民之主
第七百四十七章 谁为万民操劳,谁就是万民之主 (第1/2页)黎思诚在清化的统治如何?
尹旻作为大明正经的进士出身,并且考入了翰林院做庶吉士文林郎,在正统十四年出任刑科给事中,在景泰二年前往湖广德安府担任推官,而后履任四川保宁府做知府,景泰九年初至南衙面圣出使安南。
尹旻的履历十分的厚重,要地方有地方,要朝堂有朝堂,还曾冒着龙颜大怒的可能,前往讲武堂为山东学子请命,也有名望。
这一切都说明了尹旻的政治经验,是极其丰富的。
但是即便是以尹旻的见闻,他都无法评断黎思诚在清化等南七府、一广南国的统治,到底是好是坏。
黎思诚仿照大明锦衣卫建立了亲军都尉府,统管仪鸾司,掌管出行仪仗和侍卫。
而大明来的所有军备,全部武装了清化亲军。
为了保持亲军的忠诚,黎思诚每日都要前往亲军都尉府操阅军马,不仅如此,他还从军中挑选了五百将士,在讲武殿,学习大明兵法与战技术,培养基层军官。
这些,都是黎思诚偷师大明皇帝的,尹旻自然不能说坏,至少黎思诚没有像黎宜民那样搞得天怒人怨,也没有东施效颦,模仿的很有成效。
仅仅如此,尹旻自然会说干得不错,但是绝对得出好坏无法论断的结论。
黎思诚在清化的统治,完全依靠亲军都尉府,其他所谓的六部都察院等有司,完全就是形容虚设。
尹旻来到了黎思诚的王府,十分的简陋,这是一个三进出的院子,比尹旻住的宅邸,还需要小一些。
黎思诚是个好人,这是毫无疑问的,他既不求财,也不求色,十分节俭,除了操阅军马、在讲武殿听讲筵之外,他的其他时间,都用来处理政务。
尹旻来到书房的时候,黎思诚正在伏案奋笔疾书,待看到天使之时,才起身行礼。
“案牍劳形,未能远迎,还请天使见谅海涵。”黎思诚恭敬行礼,示意尹旻和刘昭入座。
尹旻坐下之后,客套的说道:“敢请问安南王殿下在忙些什么吗?”
黎思诚想了想拿起了一份塘报递给了尹旻才说道:“九真州有一户汉人家中女眷被山贼掳走,当地县尉不闻不问,前几日亲军都尉府驻九真司开衙,就收到了此家人喊冤,亲军都尉府就让当地县尉前往处置剿匪,九真司回禀消息,到了我这里。”
尹旻拿过了塘报细细看了一遍,随后放下。
这就是黎思诚,军政大事,全仰赖亲军都尉府,在七府各县开设了衙门,大小无算,全由亲军都尉府处置。
就比如这个县尉不肯剿匪,亲军都尉府问询,让县尉处置,如果县衙仍然不做处置,那亲军们就要处置这个县尉了。
在安南国,永乐年间之后迁民之安南的是明人;元朝时迁民至此为汉人;绝大多数的安南人为越人,就是宋之前迁民至安南的侨民;最后是野人,也称之为蛮人。
这一套是当年英国公张辅在安南行制定,现在仍然适用。
这也是当初于少保所言的威不两错,政不二门。
尹旻放下了手中的塘报,有些好奇的问道:“安南王,尹某不解,如此全仰亲军都尉府,全无节制,可知如此后果?”
黎思诚面带无奈的说道:“臣自知。五代十国之乱耳。”
尹旻是大明天使,这是代表大明的立场问,黎思诚以臣自称,是对陛下称臣。
亲军都尉府,就是洪武初年锦衣卫的名字,而后亲军都尉府改名为了锦衣卫。
锦衣卫治国,是绝对不可行。
洪武二十年时,太祖高皇帝亲自下令:焚毁所有锦衣卫刑具,所押囚犯转刑部审理。
洪武二十六年,再次下旨,彻底废除锦衣卫,内外狱皆由三法司审理。
若是锦衣卫治国这条路能走得通,高皇帝还要把经营了二十余年的锦衣卫废置?
即便是在太宗文皇帝复设锦衣卫后,也严格执行驾贴制,防止出现白纸案。
而纪纲的死,很大程度上,就是纪纲搞了一些白纸案,惹怒了文皇帝。
黎思诚学习大明行制治国,却在锦衣卫亲军这件事上,变本加厉,在各府州县设立衙司,这是要将高压和恐怖进行到底吗?
这样做的后果是十分可怕的,一旦亲军都尉府失控,就是唐中晚期到宋朝建立前五代十国的军头黑道政治。
当时唐中晚期的宦官们为何能够擅权,还不是他们掌握了神武军,掌控了禁城?
黎思诚看着尹旻摇头说道:“安南国上下有司人浮于事,不闻不问、不管不顾,我能如何?”
“我倒是想学陛下的考成法,可是安南并没有那个基础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。”
清化等南七府和广南国的政治极其昏暗,当地豪族和官吏狼狈为奸,有司病入膏肓、各衙门互相推诿,连日常办案都无人审问,百姓苦不堪言,而无处诉苦,只能逃难。
考成法的设立,是需要科层制官僚体系高度成熟,就这,大明皇帝为了推行考成法,还亲自到南衙平叛了一次。
而安南,显然并不具备这种条件。
“安南王案牍劳形,也是辛苦。”尹旻心悦诚服的说道。
这一天几百封塘报,真的比在京师的陛下,还要忙碌数分。
黎思诚坐直了身子,面向北面拱手说道:“陛下在南京教会我一个道理,谁为万民操劳,谁就是万民之主。”
“英明神武、四海一统的大君,仍然辛劳为民奔波,我这点苦,不算什么。”
“我这里有一件事,特别有趣。”
“清化亲军挑选了两百名对我极其极其不满之人,而后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之后,这两百名不满者,有193位都变成了我的拥趸。”
黎思诚拿出了另外一份塘报,交给了尹旻,这是他最近忙碌的事儿。
两百名对黎思诚至清化举王旗造反的反对者,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,成为了黎思诚忠诚的拥趸,而且黎思诚还去见了他们。
那剩下的七个人呢?
被清化亲军解决了。
黎思诚颇为诚恳的说道:“黎宜民人神共弃,但是他有近二十万卫军左右,还有柳溥帅才在侧。”
“清化军需要粮草、需要壮士、需要武备、需要操练,这些都得取之尽锱铢。”
“如果我做的不够好,在我没有杀死黎宜民前,我很有可能被百姓杀死了。”
“所以,我只能如此。”
黎思诚干的好?
他用亲军都尉府治国,这种蔓延着恐怖和高压的政治模式,显然是有极大的后患。
黎思诚干得不好?
南七府、广南国,百姓无不称颂,甚至有不世出人杰之圣名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