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献策被拒
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献策被拒 (第2/2页)李泌把拂尘搭在肩头上低头垂目道:“这也是山人的过失,陛下还记得臣临走前所说的话吗?这世上绝无人从生下来就立志造反,他们所做的选择不过是随着境遇不同**和心境转变罢了。前者如安禄山,若是太上皇从头到尾只给他一镇节度使,六七万人马,他还能生出造反的志向吗?后者如李嗣业,若不是陛下疑他,使其幽禁京城,他还会偷偷溜出长安举旗造反吗?”
李亨顿时皱起眉头:“说来说去这竟是朕的错了。”
李泌叹了一口气说道:“这不单是陛下的错,更多是太上皇留下的积弊,给了叛臣贼子造反的苗头。其实臣只是想给陛下献策而已。”
皇帝转忧为喜:“你有退河西军的办法?”
“有。”
“快快道来。”
“臣只有两策,可供陛下选择,其策一,重新派使节迅速北上,联络史思明,同意将河东,河北,河南全部给他,命他与邓景山联合南下进攻上党,派李光弼分出一半潼关的兵力守住蒲州,或许能够坚持到史思明和邓景山的援兵到来。“
“第二策,李嗣业借河西军哗变起兵,既不北上攻史思明占幽燕,也不南下破鲁炅、韦陟占据襄阳江东,而是前方百计入关中。无非是想回据老巢河西。陛下何不将他封为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四镇节度使,让他绕道走从朔方河套地区进入陇右河西,朝廷可以撤出留在朔方的少量兵马,并提供大军绕行所需要的粮草。”
李亨缓缓抬头望向头顶的纱帐一言不发,半响才说道:“看来你是完全不相信李光弼渡黄河能守住蒲州。”
“但朕有这个希望!李嗣业手中虽然有十几万雄兵,但他所依仗不过是含嘉仓中的四十万石存粮,要不了三个月,他的河西军就会在中原难以为继,最终不攻自败。他麾下的河西军想回到故地,朕偏偏不如他这个愿,让他们最终绝望哗变,致其进入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李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朝李亨叉手说道:“陛下先前不肯接受我的建议先从河东进攻叛军幽州老巢,而是着急收复两京,致使史思明在幽州坐大。如今陛下又不肯听从我招降李嗣业的建议,恐怕就要再度放弃关中而南逃蜀中了。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,还望陛下三思。”
李亨又高傲地仰起头:“你昔日与李嗣业乃是旧友,莫非是想替他谋个出路?”
这句话对于一心为他谋划的李泌来说实在是太伤人。他们两人的友谊远比与李嗣业还要深厚。当年李亨为太子时,李泌便是他的心腹谋臣,给他挡去了许多李林甫耍下的明枪暗箭。只是李泌深谙道家的避世策略,绝不强求庙堂之上,每当受到排挤之时,便归隐深山修道。这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和头脑搞权力斗争。而是他的性子本就淡泊,更对统治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深恶痛绝。
昔日的李亨还是太子时,也曾经礼贤下士虚心纳谏,但如今他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后,却被到手的权力冲昏了头脑。不只是他,历史上有许多人都逆境是王者,顺风变成了青铜。
他躬身弯腰地朝李亨作了一个揖,口中淡然说道:“既然如此,山人告退。”
闲云野鹤李道长飘然而去,李亨推开了宫女递过来的药茶,坐在榻上生闷气。他低头沉默了半晌,才对站在宫柱后面的宦官喊道:“去给静忠传话,让他立刻去颁下圣旨,命令李光弼立刻前往津浦渡,再派人骑快马赶往潼关,让郭子仪调拨出两万人,不,三万人前往蒲津渡渡过黄河守御蒲州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