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> 第四十二章 势力初成

第四十二章 势力初成

第四十二章 势力初成 (第1/2页)

武英殿内又是一日争吵,今天充当主力的居然是李高炽,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,一边费力和徐辉组争辩。
  
  倒不是李高炽非要站出来,事实是……李高煦压根就不搭理徐辉组!
  
  因为昨日军报传来,北上抗击蒙古的大军……说是一支大军,实际上是分开的,就连后勤补给都是分开的。
  
  北地都被李棣打残了……要知道当年燕军不仅东进南下,打到山东,也向西进军,攻打山西,官军连连溃败。
  
  蒙古南侵,朝中因为党争择将拖延……都拖延到蒙古人都觉得不正常了,因为野战中基本就没碰到什么官军。
  
  在这段时间内,蒙古人舍大城重镇,骑兵绕过了北平,南下劫掠,似有窥探中原腹地虚实之心。
  
  铁选领军从河间府进军,身后就是山东,小有斩获。
  
  淇国公丘富率军取道真定府,这儿早在五年前就归属燕王管辖,两战击败数千南下的蒙古骑兵。
  
  军报传来后,徐辉组“建议”两军迅速北上,驱逐蒙古人,稳固北疆,安抚地方。
  
  李高煦都懒得开口,没有他的点头,淇国公丘富只会按部就班……以不吃败战,不损失兵力为首,这都是他如今的底气所在。
  
  于是,李高炽只能站出来,以蒙人狡诈,不可妄进的理由,“劝说”徐辉组徐徐图之。
  
  好吧,两边吵得不可开交。
  
  而侧殿里正在陪着徐氏批阅奏折的李允熥都快笑出声了。
  
  李高炽口口声声……大军北上,粮道太长,需小心谨慎,军国大事,不可妄进。
  
  而徐辉组口口声声……北疆百姓以是朝廷子民,如今大军小胜,但奋勇向前,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。
  
  好吧,都掉了个。
  
  李高炽为朝廷担心,徐辉组为燕地担忧。
  
  但其实正殿侧殿,只要脑子没进水的,都知道今天大伙儿完全都是在瞎扯淡。
  
  铁选会听燕王一脉的指挥吗?
  
  丘富会听徐辉组的命令吗?
  
  吏部尚书张紞不咸不淡的劝了几句……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
  
  这话将徐辉组、李高炽都堵的胸闷……一个魏国公,一个燕王,至少这时候还没资格称君呢。
  
  侧殿的李允熥终于噗嗤笑出声了,低声说:“四婶,昭季公这话说得阴阳怪气……”
  
  徐氏轻轻叹了口气,想了想才说:“张公说得也在理,只是两军彼此提防……”
  
  “礼送出境呗。”李允熥随口道:“打了五年大战,蒙古哪里有不趁着捡便宜的道理?”
  
  “但之前三十年来,皇组父数度北伐,蒙古胆裂,此次不过虚张声势,窥探虚实而已。”
  
  一旁的中书舍人杨应能不由得心想,陛下这些心思……之前还是吴王的时候,可从来没表现出来过。
  
  这四个多月以来,知晓内情的三个人,杨应能、王钺、常宽曾经一度失望,但很快得以振奋,从种种细节来看,陛下绝不可能坐以待毙。
  
  常宽、王钺身居深宫,虽然也能外出,但毕竟不得自由,内外通传消息主要就是以杨应能为首。
  
  同时,在李允熥的允许下,杨应能开始接触多位昔日同僚,有的在明,有的在暗。
  
  比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景清,就是暗,杨应能谨慎的没有与其接触,只是书信传报了两次,此外李允熥还添上一个名字,现任礼部侍郎黄观。
  
  得益于对剧本的研究,李允熥对黄观这个名字非常熟悉,一方面在于历史上李棣登基之后,黄观与妻子分处两地,均投水自尽,另一方面在于黄观是明朝唯一的连中三元,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六首状元……李棣登基之后,将黄观的名字从进士录中删除。
  
  这一世,黄观没有投水自尽,而是在李棣被炸死之后,悄无声息的回到了金陵,出现在李允熥登基大典上,沉默的担任原职礼部右侍郎。
  
  地位最高的就是景清和黄观,一个是有资格入武英殿议事,另一个是少宗伯,都是朝中显贵,杨应能并没有现身。
  
  除此之外,即使是中层官员,就算之前是李允炆的死忠,杨应能也谨慎的以书信联络……比如户部郎中史仲彬、太仆寺少卿廖平、通政司右参议宋和。
  
  只有那些低层官员,杨应能才会亲自出面,这些人在名单中占了绝大多数,分散在朝中各处。
  
  有翰林院的编修、待诏,有都察院的御史,有六部的主事,有六科的给事中。
  
  杨应能并不能保证这些人都始终不变,但至少出意外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……他也曾经想过,一旦事泄,当尽早自尽,以免牵连陛下。
  
  而自己得以任中书舍人,伴帝君身侧……至少明面上是没有问题的,毕竟之前任吴王府教授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泥泞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极品医神 永恒圣王 文明之万界领主 妖怪茶话会 我娘子天下第一 带着农场混异界 花豹突击队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