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
第四百零五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 (第2/2页)他坐过军备院第三版蒸汽机的蒸汽火车,尽管有些吵,但确实能走很远。
如果有火车,他完全可以在头一天的宵禁前坐火车前往燕山的大定宫休息,第二天早上返回了上早朝。
眼下火车的时速是五十里,但这是满载货物的状态下,一旦只保留一个乘客车厢,那火车的时速能达到一百二十里,六个时辰便可以来回七百二十里。
像眼下朱由校这种,一个月就一次常朝的情况下,他更是可以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游玩。
一个月的时间,哪怕火车满载十节车厢,拉着朱由校和二百皇城三卫的士卒,也能以时速五十里的速度,满打满算的跑够整整一万八千里。
这距离,都够把整个北方一京三府六省给跑完了。
朱由校很想这么干,因此他一直在关注铁路的建设,但铁路的建设太慢了,因此最少七年内,他还是得呆在顺天府周边这一亩三分地,也就只能期盼水泥府道了。
他的问题问出来,朱由检不假思索的便回答道:
“北直隶岁产五百余万石,北方岁产一千二百余万石,天下岁产近三千五百万石。”
“北直隶可修一千五百里,北方可修三千七百里,国朝可修一万余九百里,但是!”
朱由检看向了朱由校,特意强调了一个但是,随后他将桌上处理好的那本奏疏放到了旁边,低头继续处理奏疏,接着说道:
“国朝还有水利、堤坝以及各种建设,水泥只能将三分之二用在府道建设上,也就是大约七千二百里。”
朱由检说着,心里是很满意这个局面的,尽管按照这个速度,大明想要赶上朱由检穿越前的后世公路里程,一共还需要一千二百多年,但科技可以慢慢增产。
“第四版蒸汽机作用后,可以增产水泥吗?”
朱由校并不笨,他想到了被自家弟弟和军备院吹的神乎其神的第四版蒸汽机,而联想到了水泥增产和第三版蒸汽机与人力有关,因此特意询问。
他想要的答桉,朱由检实际上早就摸清了,因此很坦然道:
“大概可以增产三倍左右,但整个的产业布局需要大概三年,也就是这个产量需要三年后才能达到。”
朱由检说着,又很快处理了一份奏疏,而朱由校虽然听不懂“产业布局”是什么,但时限他还是能听懂的。
“也就是三年后,北直隶一省的水泥,就足够修近五千里了?那不错啊……哈哈……”
朱由校乐呵了起来,而朱由检闻言则是摇了摇头,嘴上没说什么。
他很清楚为什么大明的水泥产量会大爆发,说白了都需要归根结底到一个地方……瀛洲。
截止天启十年四月,瀛洲一共布置七百二十个水泥场,雇佣瀛洲百姓五十万人。
除此之外,杨文岳按照朱由检的指令,雇佣十万百姓前往辽东水泥场,又雇佣十万人前往朝鲜的釜山地区建造水泥场。
这前前后后雇佣了七十万人,接近眼下瀛洲二十分之一的人口。
他们会在水泥场工作数年,这种粉尘环境下,尘肺病是难以避免的,但为了赚钱他们还是选择工作。
大明给他们的工钱是按照瀛洲十文,朝鲜十五文,大明二十文的工价,基本能养活一家三口。
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年支出,换来的便是瀛洲水泥产量的节节攀升。
按照杨文岳的估计,今年仅日本的水泥产量就会达到大明的三分之一。
也正是因为瀛洲的异军突起,在旧港工人数量自然消减的局面下,大明不仅稳住了水泥产量,还实现了节节高升。
“就是不知道,这七十万人又能撑多久……”
朱由检机械式的处理好一份份奏疏,心里呢喃一句的同时,又想起了瀛洲那边的事情。
总的来说,杨文岳已经将瀛洲上绝大多数躲藏的幕府武士抓捕,在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波及下,有二百余万人被充为囚犯,劳改十年。
他们的劳改对象便是北州府,也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地区和北方四岛。
后世的北海道地区有一千七百多万亩耕地,而眼下的北岛府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万亩。
在接下来的十年里,杨文岳会“合理”运用他们的劳改期限,将北岛府的农业,尽量开发到后世的水平。
当然,还有北方四岛,以及……
“勘察加……”朱由检想到了自己六日前回复杨文岳的那份手书。
手书里,朱由检让杨文岳开垦北岛府的同时,北上开发勘察加地区。
勘察加半岛将是日后蒸汽船只前往美洲的重要补给地,但是当地寒冷,只有少量地区可以耕种,而耕种的作物也很有限。
大明没有黑麦,但好在据朱由检所知,这块地方是可以种土豆的。
因此,他交代了杨文岳,可以组织数千人这种小规模的囚犯进行迁移,并在当地一点点的种植土豆。
后续京城这边会运送玻璃前往当地,然后建设地暖和玻璃大棚来种植蔬菜。
在朱由检的设想里,只要当地的土豆产量跟上了,那么杨文岳就可以视情况继续开发当地,然后等蒸汽船只批量下水。
只要蒸汽船只足够,杨文岳就可以利用蒸汽船只继续迁移囚犯,前往后世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建立汉人在美洲的第一个补给站。
之后就是继续南下,在温哥华、西雅图一带建立第二个补给点,并在之后向南进发,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建立第三、第四个补给点。
在这几个主要补给点或者说移民点,只要杨文岳使用囚犯开垦出几十万亩耕地,朱由检就可以组织大明百姓迁移了。
当然,这一条远洋迁移路线和补给站建设说上去很简单,但当它真正开始的时,难度才会出现。
朱由检预计是十年后,也就是天启二十年的时候,当地的耕地数量要突破百万亩,汉人要达到最少五十万人。
然后在天启二十五年的时候,当地耕地数量要突破五百万亩,汉人数量要突破两百万。
只要达到了这个规模,那朱由检就可以着手调动军队,去解放中美洲、南美洲和北美东部沿海,给当地带来真正的“文明”和“文化”了。
这个计划要想实施的好,瀛洲的劳工必不可少。
眼下瀛洲总人口一千五百余万,而囚犯就占据七分之一。
算上化肥场、矿场、水泥场等工地的一百来万瀛洲人,基本当地三分之一的青壮都在大明手下干活了。
“还是不够啊,最少得达到二分之一才行。”
“男人不出去,大明的男丁要怎么迁移过去呢……”
朱由检心里略有感叹,他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瀛洲男丁招募前往美洲和南州去打工,然后让他们高高兴兴的带着银袋子返回瀛洲。
当然,打工的过程中,一些危险自然是不可预知的,能回来多少人就很难说了,尤其是海浪过来,船只一翻便是上千人不见。
“大航海时代,还是有些危险的……”
朱由检呢喃着,手中朱笔却勾勾勒勒,一秒也没有停下。
等他好不容易处理完所有奏疏,把朱笔放下伸了一个懒腰时,转头看去的是朱由校桉头,那还有最少二分之一没有处理完的奏疏。
“弟弟……”
朱由校眼巴巴的看着朱由检,朱由检被他看得直皱眉,但末了还是心一软,抬手从朱由校桌桉上拿走了三分之一的奏疏。
“我只能帮哥哥到这里了,剩下的还是得哥哥自己处理。”
朱由检一边摇头一边叹气,但却又很诚实的把奏疏打开一一处理。
比较自己那一堆各种军国大事和财政开支,朱由校处理的奏疏对于朱由检来说十分简单。
三十几本奏疏被他飞快的处理,王承恩和魏忠贤、李永贞三人看的一愣一愣。
如果他们见识过后世的工厂流水线,那他们一定可以准确的给出这两兄弟的定位和区别。
朱由校和朱由检,两兄弟一个是磨洋工的计时工,一个是手速飞快的计件工。
二人处理奏疏的速度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在他们眼中,朱由检处理了三本奏疏,朱由校才处理了一本。
这倒不是说朱由校慢,而是朱由检太快了。
他穿越而来的最大金手指除了自己的记忆和经历,便是记忆力的提升和体质的提升。
尽管达不到过目不忘,但对于一些数百字的奏疏内容,他只需要几个呼吸的时间就可以全部看完记下,并且在很短的时间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法。
别说朱由校,便是王承恩三人绑在一起和他比,估计也比不过他,因此……
“呼……终于处理完了。”
深呼一口气,朱由检扭了扭有些僵直的脖子,本来想伸个懒腰,但却突然觉得一道炙热的目光几乎快要将他烤熟了。
“嗯?”侧目看去,不出意料的一幕再度浮现。
只见那原本已经被朱由检抽去三分之一的上百本奏疏,此刻还剩下五十多本,而那道炙热目光的主人,自然便是……
“弟弟……”
朱由校脸上表情委屈,明明十几岁的时候会主动照顾朱由检,到了二十几岁反而需要朱由检照顾了。
“怕了你了……”叹了一口气,朱由检只能伸出手准备抽出三分之一的奏疏,但他手顿了顿,想了想后还是抽出了三分之二。
蹲在马车书架背后的起居注官见状,当即提笔写下了这一幕,以及今日朱由校和朱由检二人分别处理的奏疏数量。
【四月二十丙申,帝阅奏疏一百九十四件,齐王阅奏疏三百七十二件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