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糜汉 > 第二百一十六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

第二百一十六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

第二百一十六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 (第1/2页)

当大殿中的阵阵哭声响起之后,整个大殿瞬间被一股悲哀的气氛所掩盖。
  
  两汉的男子本就情感丰富,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并不适合两汉男子。
  
  特别是如今广德殿中的大臣,听闻的还是如此的一个巨变。
  
  虽然刘备亦称王自立,但刘备在《汉中王劝进表》中说的很清楚,他称王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北伐曹操,亦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承担起匡扶汉室的重任。
  
  不如魏国那般,除了名义上,实际上早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王朝。
  
  所以听闻大汉亡了的时候,一股身为亡国之民的悲伤情绪瞬间弥漫在众臣心头。
  
  这让众臣怎么能不悲伤落泪。
  
  当然大殿中的大臣也有一些心怀二心之辈。
  
  但他们看到大部分臣子都开始哭泣,他们为了不被指责,只能加入一起哭泣的行列之中。
  
  见殿中的众臣垂泪哭泣,被这股悲伤气氛所感染的刘备,眼眶亦已经通红。
  
  他自黄巾之乱从军以来,至今已有三十年左右。
  
  这三十年以来他所怀抱的理想便是匡扶汉室,但他所坚守的三十年的理想,现在却遭受到重创。
  
  刘备用手抚摸着腰间的衣带。
  
  当年曹操迎刘协至许都后嚣张跋扈,挟天子以令诸侯,群臣不满,天下生怨。
  
  刘协欲除曹操,因无实权且宫中曹操耳目众多,只得以密诏方式交于董承密谋举事。
  
  刘协以自身血书写诏令交于国舅董承,董承将诏令藏于衣带间,顺利带出宫。
  
  等董承回府后,积极联络忠于汉室之人密谋起事。
  
  当时在许都的刘备便是其中一位。
  
  后虽然刘备出许都前往徐州,但是刘协的衣带血诏他却从未曾忘记。
  
  刘协以血盟誓的衣带诏在董承手中,在董承被曹操杀害后便已经被曹操所毁。
  
  后来刘备为了时刻警示自己不要忘记刘协的衣带血诏,他便亦用自身鲜血誊抄了一遍衣带诏原文,而后藏于自身腰间的衣带之间。
  
  多年以来,刘备屡经丧乱,几乎不保。
  
  但他腰间的这封血盟之书,却一直被他保护的很好。
  
  只是多年过去,衣带血诏犹在,当年一同盟誓的同伴却早已死去。
  
  而当年那位敢于发出诛杀权臣诏命的天子,却在权臣儿子的威逼下,禅让出帝位,生死不知。
  
  这种悲怆感,令刘备一时间泪流满面。
  
  但是刘备毕竟是雄主,他虽然悲伤,却知道现在不是肆意宣泄个人情感的时候。
  
  刘备以袍袖拭去脸上的眼泪,随后他威严的声音开始回荡在大殿中:
  
  「曹丕篡汉自立,汉兴太守上书中,更是谈及天子已经被曹丕残害。
  
  值此天地变色之机,孤意欲起兵北伐讨伐逆贼,众卿以为如何?」
  
  说这番话的时候,刘备脸上的悲伤转变为愤怒。
  
  当刘备的话传入众臣耳中时,众臣口中的悲泣声渐渐停止,而后他们脸上亦纷纷挂上了愤怒的神色。
  
  面对刘备意欲北伐的心意,有不少大臣纷纷出声应和,但是在众大臣皆应和刘备的时候,坐在众臣之首的诸葛亮却出班拱手对着刘备言道:
  
  「大王,当此之时,粮草未积,道路未通,且秋收在即,不可贸然兴大兵北伐。」
  
  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实质上的「丞相」,当他出班说话之后,整个大殿中瞬间安静下来。
  
  在宽阔的大殿之中,诸葛亮孑立在众臣之中。
  
  他的脸上亦充满了悲愤,但见识深远的他,哪怕心中再悲愤,却不会让这种悲愤的情绪
  
  掩盖了他的见识。
  
  当诸葛亮劝阻刘备现在不可贸然北伐之后,他随即在大殿中说出一句话。
  
  「曹丕残暴无道,竟敢篡汉,致天下人心沮丧,大王应天顺民,速即洪业,以宁海内。」
  
  当诸葛亮这句话说出之后,大殿中的群臣纷纷对诸葛亮侧目,就连刘备的脸上亦浮现诧异。
  
  诸葛亮的话语很明显是在劝刘备称帝。
  
  但群臣纷纷侧目之时,心中亦有着对诸葛亮的敬佩。
  
  大殿中的众臣皆是有才智之辈,他们知道一旦曹丕篡位称帝,那么刘备的称帝之举亦势在必行。
  
  否则纵算现在有能力北伐,那么北伐之举亦将师出无名。
  
  天下间已无汉室,匡扶汉室的口号还怎么能用?
  
  但是知道归知道,在这敏感的时机,诸葛亮却率先敢出来劝进,不顾将来可能存在的非议,这足以证明他一心为公的作风。
  
  否则以诸葛亮现今的权位,他想安排几位喉舌为他探路,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?
  
  诸葛亮站立在大殿之中,他感觉到有不少大臣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他,但他却丝毫不在意。
  
  诸葛亮知道曹丕突然篡汉的目的是什么,他亦也知道若大汉的名号在世间消失太久会有什么后果。
  
  因为知道,他便不能坐视不理。
  
  况且据糜旸上书中所言,北方隐有天子刘协遇害的消息流传,在这种情况下,刘备称帝是刻不容缓的事。
  
  刘备见是诸葛亮率先出来劝进,他的态度陷入了沉默之中。
  
  群臣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劝进表示沉默,不少大臣的心亦开始活络起来。
  
  在诸葛亮发言之后,太傅许靖亦出班向刘备建言道:「曹丕篡弑,湮灭汉室,窃据神器,劫迫忠良,酷烈无道。人鬼忿毒,咸思刘氏。
  
  今上无天子,海内惶惶,靡所式仰。
  
  当此危难之际,大王当应时而出,重续汉基。」
  
  当许靖出班建言刘备称帝后,整个大殿中的臣子心思越发活络起来。
  
  诸葛亮乃是大殿群臣中实际权力最高者,而许靖相比诸葛亮,他的实际权力虽然不如诸葛亮,但他的名声可谓是天下闻名。
  
  不提许靖自身在经学上的突出成就,就说他年少时善于品评人物的本领。
  
  在他的品评举荐之下,许多名士纷纷开始身居要位。例如荀爽、韩融、陈纪、韩馥、刘岱等,哪个不是名震天下的大名士。
  
  许靖能举荐他们,而这些大名士亦不拒绝许靖的举荐,足可以说明许靖在天下间士人心中的威望。
  
  在名声方面,许靖与魏国的三公之二华歆、王朗不相伯仲。
  
  而曹丕任用这两位大名士担任魏朝的三公,就是在利用他们的名声,为自己篡汉背书,证明自己得到了天下士子的支持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泥泞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极品医神 永恒圣王 文明之万界领主 妖怪茶话会 我娘子天下第一 带着农场混异界 花豹突击队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