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6章 稳中求进
第326章 稳中求进 (第2/2页)究其原因,除了贺兰进明,许叔冀、尚衡等将贪功不作为外,根本原因,还是朝廷的内斗。
当时,李隆基在剑南,李亨在朔方,大唐有两个朝廷,下面的官员要听两个朝廷的命令,彼此之间,相互猜忌,都希望借叛军的手搞死友军。
而张巡起兵时,打的是吴王李祗的旗号,后听命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,而贺兰进明,则是李亨任命的河南节度使。
张巡只是一个基层官员,朝中无人,在朝廷的派系斗争中,无人可靠,只能被当做弃子。
这也是李琩为什么要回长安,想在长安把李隆基和李亨等人一锅烩了的原因之一。
因为只有一个朝廷,下面的人才知道该听谁的。
封常清道:“现在的河南的都知兵马使,是吴王李祗,能不能守住江淮,还需得看他怎么打。”
李琩道:“加吴王李祇为河南节度使,张巡为河南先锋使,把朝廷的其他敕令一并送到,并告诉他们,朝廷即将收复洛阳。”
封常清道:“是。”
李琩接着道:“剑南那边,传令荣王,请他务必守好剑南,不能让吐蕃和南诏趁虚而入,另外,任命杨玄璬为剑南道转运使。”
“是。”封常清领命。
李琩又道:“让刘晏和第五琦进京,还有,派人去请李泌。”
封常清依旧领命。
堂下韦见素和各部官员见李琩的行事安排,越来越惊讶。
李琩从头到尾没搞过清算,也没有着急把自己人安插出去,而是在原来布局的基础上,对各方加以抚恤,同时提拔一些当地露头的人员,这样既安了各方的心,又有一定的牵制作用。
这也到罢了,关键李琩还能想着请李泌。
李泌和李亨关系非比寻常,只是迫于李林甫和杨国忠的专权,无奈远走,如今李琩不仅不对李泌清算,反而想请他入仕,这操作,像极了李世民对魏征。
杀人不过头点地,收心才是难上难。
韦见素等人不敢再有轻慢之心,都想:“以前只知道寿王用兵如神,没想到他政治手腕也如此高超!”
兵部侍郎张均知道此时应该立功了,上前道:“太子殿下,家父对李泌有提拔之恩,下官和李泌也有些交情,下官愿意前去请李泌入仕。”
“哦?”李琩闻言望向张均。
张均是张说的长子,张九龄的堂弟,开元二十六年,他就当上了兵部侍郎,后来更是做到了兵部尚书,只是李林甫、杨国忠先后专权,给他贬到了大理寺。
后来,他在抑郁之下,想通过张木槿撺掇李琩争太子,但李琩不应,他便转而依附了李亨,但李亨也没帮到他,兜兜转转,只做到了兵部侍郎。
历史上,安禄山攻下长安后,张均投降,做了安禄山的中书令。
论气节,张均是没有的,但论才能,张均不算弱。
李琩深知自己现在的情形,比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要恶劣,一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,内部虽然人心离散,但没有叛乱,二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还是大唐的尚书令,掌管朝廷中枢日久,而他在朝廷中枢没几个人。
这就要求李琩在用人上,要更不拘一格,胆大心细,稳中求进。
因此李琩一愣之后,便道:“张侍郎既有此心,我便把这个重任交给你。”
张均忙道:“谢太子殿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