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180章 摸底
第一卷 第180章 摸底 (第2/2页)清朝为什么能支撑四亿人口?不就是多了番薯这个大杀器吗!还因此落了个康乾盛世的好名声,若是没有番薯,别说康乾盛世,老百姓啃树皮吃草根,也支持不起四亿人口的消耗啊!
张骥再次把自己的思绪扯回来,然后就看到沈琼莲在对自己眨眼睛。
“夫君,这里有问题。”沈琼莲经验丰富,查的又是两淮地方每年和度支司对接的数据,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。
“今年解送的税银和去年存在出入,但是度支司记录的支出却和往年持平,这里面就有十九万两的差额对不上。”
这仅仅是一年的,涉及到盐政的,除了两淮,长芦,还有内陆的盐池,四川的井盐等等。
找到这个突破口,张骥心神振奋,眼神示意沈琼莲不要声张,慢慢查,细细查。
这一查,不说其他地方,仅仅是度支司就是一笔烂账,漏洞不小,单单是这一点,就够度支司喝一壶的。
查账不是目的,查人才是关键,得感谢古人的智慧,不但在建造器物的时候,要留下工匠的名字,就连这些数据账册,都有经手人的签字画押。
一一把这些人都记录下来,然后继续往前追溯,一直追溯到弘治六年。
这个计算量可不小,第一天张骥亲自去了,其后的六天张骥并没有再去,而是按照查出来的名单开始在暗中布控。
除了度支司,沈琼莲等人又查了其他司,等于捋了一遍户部最近几年的情况,了解了大明的家底。
数据造价肯定存在,但有数据才能说明问题,把水份挤出去,大概可以得到相对真实的状况。
“这个家,不好当啊!”张骥拿到了户部的数据,看过之后唏嘘不已。
沈琼莲等人已经返回家中,这次对她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,等于在了解一个国家的运转方式,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洞悉了一个国家的本质。
张骥的概括就是,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者,的确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社会。
怪不得从明朝开始,在外贸上就一直是贸易顺差国,流入了世界上最多的白银,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,都让外国毫无办法,最后还是被巨舰大炮轰开了国门。
“夫君,这是我们整理的名单,一共三十七人。”
沈琼莲把一份名单递给张骥,“可以确信,他们在盐政上录入的都是虚假的数据,还有一些记录的数据甚至是随手乱填的。”
张骥嘴角一抽,这不是跟手填那啥一样吗!
张骥觉得可以对那些小人物,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人物收网了。
通过这些具体的经手人,可以挖出户部的几个大蛀虫,这其中难保没有两淮事件的幕后黑手。
“怎么了?还有事吗?”张骥拿着名单准备去找郭宁,让郭宁按照名单抓人的时候,发现沈琼莲脸色有异,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