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集
第383集 (第1/2页)文献记载
《列子》中说,黄帝梦游华胥国,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,自然而已;其民无嗜好。自然而已;不知乐生,不知恶死,故无夭殇;不知亲己,不知疏物,故无所爱憎,不知背逆,不知向顺,故无所利害,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,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,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,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,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,达到了天下大治。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,其中一通碑石上,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,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。
记载华胥与伏羲关系的古籍甚多,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太昊帝庖牺氏,风姓也。燧人之世,有巨人迹出于雷泽,华胥以足履之,有娠生伏羲于成纪,蛇身人首,有圣德。“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八引《诗纬·含神雾》说:“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宓牺。“《潜夫论·五德志》称:“大人迹生雷泽,华胥履之,生伏羲。“《纬》卷十一载:“燧人之世,大迹出雷泽,华胥履之生伏羲。“《河图握矩起》载:“燧人之世,大迹在雷泽,华胥履之,而生伏羲。“《孝经·钩命诀》也说:“华胥履迹,怪生皇牺。“王嘉《拾遗记》云:“春皇者,庖牺之别号。所都之国,有华胥之洲。神母游其上,有青虹绕神母,久而方灭,即觉有娠,历十二年而生庖牺。“均谓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。《拾遗记》中提到的“华胥之洲“,或称“华胥之渚“、古华胥国,因华胥居此而得名。其地望有泗水、延川诸说。关于泗水说,吕思勉认为:“华胥之名,当有所本,疑即《庄子·马蹄篇》之赫胥氏也。“王献唐说:“《庄子》书中有赫胥氏,注者谓炎帝。赫华纽音俱通,赫胥即华胥。华胥为东方伏羲之旧族,散居泗水一带。泗水、曲阜接壤,并在一方。族之所居,亦以华胥为号。“关于延川说,梁福誓云:“伏母寨遗址,载名于《延川县志》。
汉族民间世代传说,这里就是华胥生伏羲时居住的古寨子。位于乾坤湾南端伏义河村西北方向的黄河石岸顶部。现存寨门、寨墙及部分居住遗址。“王昙也指出,延川县土岗乡“虎头峁北侧的悬崖上,有一长条岩洞,约三十多米长,最深处有五六米,叫伏母寨,面对黄河乾坤湾,传说是伏羲母亲风华胥住的地方“。其实,赫胥氏并非生伏羲、女娲的华胥氏,古华胥国并不在山东泗水。伏母寨的资料过于简略,很难说明有关问题,因而古华胥国也不可能在陕北延川。华胥氏的居地究竟在何处?一般主张在今陕西蓝田县境。《纲鉴易知录》载:“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。“注云:“华胥,在今陕西蓝田县,小渊曰渚。“
又据《竹书纪年前编》:“太昊庖羲氏,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,履巨人迹,意有所动,虹且绕之,因而始娠。“徐文靖笺:“按华胥,地名,在陕西蓝田县,小渊曰渚。“大体而言,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。这里保留的史迹,有华胥氏踏大人迹妊娠伏羲、女娲的雷泽所在的雷庄、华胥沟、华胥窑、华胥河、毓仙桥、毓圣桥、华胥陵、女娲谷、娲氏村、女娲陵、炼石台、人宗庙、老母殿、五龙宫、磨针观、画卦台。据《云笈七签》卷一百集唐王的《轩辕本纪》提到:“黄帝游华胥国,此国乃神仙国也。“相传这里有黄帝游视古华胥的纪念地---轩辕庙遗址,以及黄帝游华胥国时拴马的柏树,在经过了数代的繁衍后,还旺盛地生长在今华胥镇轩辕小学院内。华胥沟所在的宋家村,至今还保留着一通记载三皇功绩的古石碑,碑的上方正中,勒有“古华胥“三个阴刻大字,左边有“伏羲肇娠“,右边有“黄帝梦游“字样。因而,陕西蓝田华胥镇应为古华胥国所在,是伏羲、女娲母族华胥氏的居地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