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史鉴 > 哀公下论

哀公下论

哀公下论 (第2/2页)

宋公入曹,曹遂以亡,犹之萧也,仅书“入”者,曹因而亡,宋未疆曹也。故《春秋》之立义精矣。精斯严,严斯辨,辨斯恕。严以恕,仁义在己,而以诛天下于仁义,无有铢累不施权衡,道乃建于天下而无穷。
  
  不得之仁,求之于义,义未戕者,犹冀其仁之动焉,不得于义,求之于仁,仁未椓者,犹留以待他日之为义者焉。宋不兼曹之地,郑庄不殄许之嗣。
  
  恕以求之,圣人所以全天下于仁义也。至不仁者,义未戕而固非其义,势不便也,勿使托于义以免;至不义者,苟免于不仁而固非其仁,力不逮也,勿使托于仁以免。楚不得越千里而有萧,许胤在楚而郑不敢问,推其心而无可免,圣人所以正仁义于天下也。
  
  全天下于仁义,而仁义不绝于天下;正仁义于天下,而天下不诡于仁义。虽已毁人之庙社,而仁义犹不绝者,性也。君子所谓性,善体天下而登之也。
  
  犹未有其国,绝其世,而不可使诡于仁义者,下愚之固于为恶,力穷而心不衰。不可使诡也,命也。受命有贞淫,而下愚不移,圣人弗假之以贼道也。圣人兼君子之大,君子未至于圣人之精。《春秋》有君子之辞焉,有圣人之辞焉。故曰:穷理尽性以至于命。
  
  十五
  
  善利之间,舜、跖之差,舍心以言迹也不得。虽然,亦无难知者也。心之所系,迹不可掩。故王通曰:“心迹之判久矣。”君子谓其不知道也。鲁哀公入邾,以邾子益来,齐人取罐、阐;归益于邾,齐人归罐、阐。
  
  以迹言之,两相释,两相改,善之徒也。乃即其迹而言之,两跖之相为往复,亦不待叩心而知矣。此眈眈于邾,彼逐逐于邑,虽欲谓非两跖之相劫也不能。
  
  此失罐及阐,旋归益于邾;彼见益之归,遽归罐及阐。如筑气于革囊,一泄而枵然皆尽,即欲谓非两跖之相慑而相昵也,亦不能矣。何也?
  
  跖之所为动者,利焉耳。鲁不道而入邾,齐无必讨之责,或以其琐琐姻亚而为之起与,既非义矣,其相报也,置邾而亟兼罐、阐,无以酬邾人之望而不恤。是则鲁得邾而齐得罐、阐,浸假不归邾子,而齐尤为之志满也。贸他人之国以偿利于己,琐琐之姻亚固非齐所急矣。
  
  鲁之入邾,吴兵渐至,宁盟城下而不释,旦失罐、阐而夕归其君,知邾之新集,不如罐、阐之固有也。虽知得邾不如罐、阐,无宁少待以示不即劫于齐邪,而鲁抑又不能。非不能待也,以利行者,唾之不舍,挞之不置,覆得不利而疾熸,其心所素喻者既已专也。
  
  故如手足之捍头目,无须臾之势矣。于是而齐遂以罐、阐归之齐,亦不能姑待也。
  
  非不能待也,鲁返益于邾,齐以遂丧其所据,初不期鲁之释邾,以必求之于罐、阐,以名激,以实应,出于其所不虑,如吹狸耳而不能自保其所嗛也。
  
  春秋诸侯之不以利为兵好者鲜矣。疾以利怒,疾以利惴,疾以利迁,未有若是之甚者也。
  
  《春秋》所书者迹也。而仓遽卞躁堕谋丧志之情,并其隐而绘之。是以天下无不迹之心,无不心之迹。君子洗心以藏密,莫之藏也,而况于利人乎?
  
  利人者,无不遽也,无不躁也,谋无可沉而志无可守者也。跖之为跖,此而已矣。故望而知其为舜之徒者,无他,得之也思,失之也思,拟之而以言,议之而以动,知其为善之致矣;望而知其为跖之徒者,无他,得之也惊,失之也惊,俄然而长,俄然而消,知其为利之迷矣。善利或隐于心,静躁必应于迹,岂难知哉!
  
  十六
  
  获者,不善之辞也。公羊氏云:“西狩获麟,孔子曰:‘吾道穷矣!’”斯其得于传者不妄也。子曰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”非惟仲尼之已也,尧、舜、文、武百王之道已也。道已而凤不至,图不出,麟见获,圣人无征以兴百王之道,圣人之所谓穷也。
  
  《春秋》之作,本鲁史以明王道,必假乎鲁史者,鲁足征焉耳。明王道者必有征,行王道者必有征。
  
  子曰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!”言承尧也。
  
  子曰:“无忧者其惟文王乎!”言承太王、王季也。
  
  圣人无所承,欲行帝王之道而无所绍。无所绍而始有为,有为而尚或不信从,始有忧。夫子承鲁史作《春秋》,所绍者已非尧之绪,太王、王季之基,则有为而有忧矣。有为有忧,圣人所不吝也。
  
  有为,故退时人之所誉,进时人之所毁,予时人之所诎,夺时人之所信;有忧,故先事而惧,已事而思,因其畏心而加之戒,因其惭心而为之讳,王道乃明。
  
  顾圣人之忧而有为也,必事之尚可忧而措之为也。五伯之事,鲁史之文,得圣人而为之,即事而疾变于王道。韩起观《春秋》而赞之,以其近乎王也。
  
  近王,则变之也易矣。道托文以传,文不足以传道,不可以为圣人之征。文因事以著,事不能善其文,则圣人虽征之而不可以有为。是故哀公之中年,《春秋》之所可绝笔也久矣。鲁之会楚,史犹为之讳也,楚之先晋,史犹内晋而长之也,是天下犹有耻也。齐桓之兴,天下无特会,晋文之兴,天下无特伐,是天下犹有统也。
  
  未有伯,天下之争折中于齐、鲁;既有伯,天下之争折中于伯,是天下犹有与也。臣逆而弑,贼不逸讨,国乱而大夫杀,犹假于法,是天下犹有名也。有耻则可劝,有统则可理,有与则可与,有名则可正。耻不竞,统不壹,与不亲,名不审,圣人之所忧,犹可为之忧也。
  
  卫盗杀君兄,蔡盗杀君,陈盗杀执政,天下移于盗而无名矣。宋、郑相伐相取,俘杀无度,而邻国无与折中,天下散于战而无与矣。特相盟而背之无禁,特相伐而执私怨以为词。晋食北,楚食南,秦食西,吴、越猝胜以相食于江东,天下析为五,分而无统矣。
  
  吴先晋,而鲁不为存其名;鲁会吴,而公不以为讳,天下甘于戴吴而无耻矣。天下师师不知其正,鲁史无藉以善其文。鲁史无善文,革之则疑,因之则妄,圣人无征以存其道。故夫子立乎获麟之年,溯已往之事,因旧文,立新法,谓夫哀、定而上之天下,道犹可行也;得哀、定以上之鲁史而征之,道犹可明也。
  
  断之二百四十二年,励其不竞,收其不壹,洽其不亲,定其不审,封建之宇宙可维,百王之常道不远,圣人之道未穷,圣人不欲已也。事不足以善文,文不足以传道,忧之则已伤,为之则无所承,人理殚于下,天道迁于上,东孛出,麟见于西郊而被获,然后圣人信其已穷,而决谓百王道终于已矣。前乎百王之道穷,后乎中国之道不得而不息。故仲尼没,圣人不复作。天固不忧,而无欲为于中国之心。夫子之泣,岂徒然哉!
  
  夫百王之道,中国之统,有三纪焉:人纪者,井田、封建之所准也;天纪者,凤、麟、河《图》之所诏也;地纪者,中国夷狄之所限也。获麟,天纪之衰也。更四百余年,而三代之天下亡,井田铲,封建灭,人纪乱矣。
  
  更四百余年,而胡氐、羌狄、鲜卑十有六族,更王天下,地纪裂矣。故夫圣人道穷之叹,非独谓一圣人之道也。先之前古之法,后之万年之人,而无有不穷也。
  
  道不穷,圣人不置,故前乎获麟,而圣人犹忧天下,犹欲有为焉。故《春秋》修,王道立,尽人以俟天。君子之学乎《春秋》,学是焉耳矣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泥泞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极品医神 永恒圣王 文明之万界领主 妖怪茶话会 我娘子天下第一 带着农场混异界 花豹突击队 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